皮膚傷口愈合的關鍵調控因子,可作為潛在治療靶點
成人皮膚創(chuàng)傷通常由于異常的纖維增生反應而導致再生缺陷疤痕。雖然有助于防止長期感染和損傷部位的營養(yǎng)流失,但也會帶來麻煩。相比之下,胚胎的傷口愈合顯示出較低的炎癥水平和顯著的重建能力。
2023年8月30日,中國醫(yī)科大學高興華、袁正偉及吳嚴共同通訊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(IF=39)在線發(fā)表題為“IRF7 and CTSS are pivotal for cutaneous wound healing and may serve as therapeutic targets”的研究論文,該研究表明IRF7和CTSS是皮膚傷口愈合的關鍵,可以作為治療靶點。
有趣的是,胎兒無疤痕愈合的能力與年齡有關。與小鼠妊娠早期(胚胎第16天,E16)損傷后的接近正常愈合相比,妊娠晚期(胚胎第18天,E18)傷口愈合有明顯的纖維化。導致這種轉變的機制在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。
從作者的大體和組織學觀察來看,E18年齡代表了從無疤痕到疤痕愈合過渡的關鍵時間點。全層皮膚切除手術后48小時, E16處的胚胎小鼠傷口愈合無不規(guī)則性,而E18處的胚胎小鼠顯示完全不同的變化。E18顯示出密集的膠原重構和明顯的炎癥細胞積聚。不出所料,與E16傷口相比,E18傷口的膠原束在損傷后48 h呈現(xiàn)瘢痕樣結構,F(xiàn)D值較高,L值較低。
研究表明,E18組中存在更突出的白細胞間素6、NF-κB途徑和破骨細胞分化的積累。提示它們在從炎癥反應到損傷后晚期修復,以及從無疤痕到纖維化和疤痕反應的轉變中發(fā)揮潛在作用。值得注意的是,在E18組中發(fā)現(xiàn)了Toll樣受體(TLR)信號通路,并證明TLR信號通路在E18傷口中被全局激活和上調。因此,在胚胎發(fā)育后期,TLR信號通路的激活與疤痕的產生之間似乎存在一致的正相關。組織蛋白酶S (Cathepsin S, CTSS)是一種參與TLR信號通路的分泌性蛋白酶,通過RNA測序分析發(fā)現(xiàn),CTSS在E18組差異表達顯著,而在E16組差異表達不明顯。此外,免疫組化染色顯示,在損傷后24小時,E18組CTSS在切除邊緣和殘余部位的表達顯著增加,在那里發(fā)現(xiàn)了真皮區(qū)域細胞(成纖維細胞和炎癥細胞)和細胞間基質的明顯陽性染色。
機理模式圖(圖源自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)
接下來,作者研究了CTSS對人皮膚成纖維細胞(HSFs)的影響。轉染敲低質粒下調CTSS后,I型膠原、III型膠原和纖維連接蛋白的表達均下調。在增生性瘢痕C57B1/6J模型小鼠瘢痕的肉芽化和增殖階段給予CTSS抑制劑LY3000328。結果顯示,連續(xù)給藥10天,LY3000328顯著降低了疤痕生長,抑制率為65.1%,并且減少了疤痕組織厚度。因此,LY3000328處理減少了疤痕組織的橫截面積,LY3000328有效抑制了肌成纖維細胞的活化,提示瘢痕形成減少。進一步分析發(fā)現(xiàn),IRF7是上調CTSS的因素之一。IRF7與HSF細胞中CTSS 啟動子的內源性結合,過表達的IRF7極大地增強了CTSS mRNA和蛋白質表達。作者進一步證實IRF7與CTSS均在病理性瘢痕——瘢痕疙瘩中表達上調。因此,IRF7和CTSS的過表達可能是瘢痕疙瘩形成的關鍵因素。研究人員認為在小鼠的切除傷口模型中很難形成瘢痕疙瘩,對人類增生性瘢痕的研究是必要的,但臨床樣本的獲取存在困難。
綜上,該研究證明了IRF7對成纖維細胞中CTSS的轉錄激活作用及其作為減輕纖維化的治療靶點的潛力。然而,它們在傷口修復過程中與其他細胞和分子成分的相互作用,如炎癥單核細胞,仍然需要進一步研究。
聲明: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,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,或侵犯您的版權,請聯(lián)系我們,我們將在及時修改或刪除內容,聯(lián)系郵箱:marketing@360worldcare.com